
如今互联网上的老吃家云资管,犹如过江之鲫。
当大家都在讨论薯片配猪肝、烤肉配苹果这些花里胡哨的食物搭配时,对美食有信仰的人,会对此不屑一顾。
B站有许多专精特定美食的UP主,他们能把一碗拉面吃出十二种层次,品出上百种罐头的前世今生,把不同鱼类切、炸、炖、烹,分析得比博士论文还细致。
在他们眼里,没有平凡的食物,只有还没被充分理解的味觉密码。

在很多老吃家眼里,罐头只是最简单的应急食品,并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味觉惊喜。但对于@罐头鉴定师 而言,罐头的吃法,却不只有101种,他能把每一口都吃出名堂。
比如他吃羊肉罐头,通过骨肉状态,就能简单判断肉龄大小;品鉴鹅肉罐头,不用入口就能分辨,用的鹅肉是否足够优质;吃猪肉罐头时,他甚至能通过口感的紧实度和肉质纹理,判断出制作工艺的优劣。

作为罐头界的老吃家,他品尝了超过上百种罐头,并对其进行了特级、二级、冤种等等级区分。
从家常下饭的金枪鱼罐头,到单罐超过3斤的鹅肉火锅罐头,再到猎奇的鳄鱼汤罐头,天下之美食皆逃不过封装,封装的罐头都逃不过他的测评。

神农尝百草后,他的主页成为试毒记录,能够教你用美味最大化的方式,品鉴不同的罐头。
在他这里,罐头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工业快餐,而是最小单位的便携美味。


在拉面爱好者眼中,@爱池面 就是那个把一碗街边小面,吃出米其林仪式感的品鉴大师。
他从不随便夹起面条就吃,而是用一套近乎虔诚的流程解构每一碗面。他的老规矩,是每次坐下来,第一件事永远是先尝汤底。
通过这第一口汤,他就能判断出这家店的基本水准。比如是鸡汤打底还是猪骨熬制,或是用了哪些香料,甚至能品出汤底里,是否加了味淋或白酱油这些细微的调味。

这种敏锐的味觉判断力,是吃过几百家店才能练出来的。
从大阪米其林推荐,到大学生的创意拉面铺,他探索过各种各样的拉面店。每到一家店,他都会研究面条的制作工艺,分析叉烧不同部位的口感差异。

而对于真正懂拉面的人来说,他的视频就是拉面界的品鉴指南。当他说出吃得又饱又满足时,你就知道这是他阅尽千碗后的真心推荐。


喜欢吃生鱼片的人有很多,但很少有人能像@在家做生鱼片 一样,把品尝生鱼片变成一门深奥的学问。
当大部分人的生鱼片认知还停留在三文鱼和金枪鱼时,他已经品尝过上百种海鲜。
蓝星石斑、日本结昌、幽面鱼,这些连专业鱼贩都叫不出名字的稀有品种,都是他的研究对象。从台东定置网的渔获到宜兰钓友的私藏,从野生白鳗到35公斤的黑尾鱼,只要能做生鱼片的海鲜,他都要亲自品尝。

同一条鱼,他能做出截然不同的口感。
干熟成五天让鱼肉变得紧实弹牙,湿熟成让油脂充分渗透肉质,昆布包裹能增加独特鲜味,柚子清酒腌制则提升整体香气。

除此以外,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品鉴体系,把生鱼片的评判标准,拆解成四个维度,口感是软糯还是弹牙,鲜甜味是否足够,油脂是瞬间爆发还是慢慢融化,香气是清淡还是浓郁。
从此品尝生鱼片,不再只是简单的饮食体验,而是一场味觉的探索之旅。


对于真正想了解野生菌的人来说,@云南山师傅 就像一本“食菌百科全书”。
她的厉害之处,在于能通过轻松的科普,让人辨别出哪些菌子充满危险,哪些可以放心食用。
她会教你根据菌褶的疏密程度,区分青头菌和毒青褶伞。通过蘑菇掰开后的变色速度,判断见手青的真假,或是通过闻根部的气味,分辨鸡枞和毒鹅膏菌。

更吸引人的是,她对蘑菇的口味描述,隔着屏幕都能令人垂涎三尺。
她形容牛肝菌的口感,是滑嫩中带着淡淡坚果香;而松茸的香气,则会从清新逐渐转为浓郁;干巴菌越嚼越能品出肉香;羊肚菌脆中带韧,还有独特的土腥味。
看完她的视频,哪怕是对蘑菇不感兴趣的人,也会不自禁流出口水,想要尝试一番。

蘑菇最美味的吃法其实并不复杂,只需要最简单的处理方式:青头菌只需要加盐清炒,松茸切片轻烤即可,鸡枞清水煮汤就很香,不需要加任何调料。
她解释,因为复杂的调味会掩盖菌子本身的山野气息,而简单的烹饪,才能品出菌子独特的风土味道。
(食用野生菌有风险,不建议自行采摘)


在美食测评领域,@杀心成焚酱 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线,专门测评各国军用口粮。他把枯燥的试吃过程包装成了一场末日生存游戏。
他设计了一套游戏化的评分系统。每测评一份军粮,他都会从口感、热量、饱腹感等维度打分,计算出这份口粮的生存价值,就像真的在为末日做准备。

最有趣的是,他还会用末日游戏里的计价单位,来评估军粮的价值。
每期视频结尾,他都会告诉观众,这份军粮值几个黑面包,这是末日生存游戏中的通用货币。

他在测评军粮时,总能讲出许多经常的比喻。难以下咽的压缩饼干,被他形容成老房子掉下来的墙皮,味道古怪的饮料,他形容是驴棚味,过咸的主食,则是被卖盐的打死了。
对生存游戏爱好者来说,他的视频既是装备评测,又是娱乐节目。观众看他一边吐槽一边认真分析营养成分,就能体验到末日求生的氛围。

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